朋友圈≠共腐圈
發(fā)布時間:2016-06-30 12:45
分享到:
從十八大以來的腐敗案例來看,無論是“老虎級”的腐敗大官,還是“蒼蠅級”的腐敗小吏,其腐敗過程都有一個共同的、非常鮮明的特點,即“家族化”、“圈子化”及“山頭主義”。不少腐敗分子的背后,常常有一個或一群提款機式的商人,或是一個如影隨形的“朋友圈”。
事實證明,很多違規(guī)違紀的黨員干部就是被同學、老鄉(xiāng)、戰(zhàn)友等拖下水的。因為多次小聚會,營造了各種“小圈子”,造就了一些團團伙伙,讓一些黨員干部在其中飄飄然、忘乎所以,將黨紀國法等皆拋在了腦后,或被同學情、老鄉(xiāng)情、戰(zhàn)友情等私情所囿,或被金錢拉攏腐蝕,從而做出違規(guī)違紀的行為來。當然,人是環(huán)境的產(chǎn)物,領(lǐng)導干部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,交朋友、維系“朋友圈”很正常,但交友必須慎重,“朋友圈”必須干凈。早在幾千年前,孔子就作出“益者三友,損者三友”、“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”等判斷,認為交友之前要“視其所以,觀其所由,察其所安”。古人尚知如此,今天手握權(quán)力的領(lǐng)導干部更應謹慎擇友,正確選擇“朋友圈”。
習近平總書記曾經(jīng)指出,一個人能否廉潔自律,最大的誘惑是自己,最難戰(zhàn)勝的敵人也是自己。其身正,方能慎交友。干部不是不能交友,但應交益友;官商不是不能來往,但應恪守底線、繃緊紅線。如果以利相交、以勢相交、以權(quán)相交,朋友圈就變成了利益圈,最后成了你出權(quán)、我出錢的“腐敗圈”。一些官員之所以能被“拖下水”,根本原因還在于自身理想信念滑坡,給腐敗留了“口子”。
古人云,“君子之交淡如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?!弊鳛轭I(lǐng)導干部,還應多同群眾交朋友,多交“基層朋友”。要通過交朋友踐行黨的群眾路線,密切黨群干群關(guān)系,進一步轉(zhuǎn)變作風,為基層多辦實事,讓群眾擁有更多“受益感”,也讓自己的“朋友圈”更加豐富多彩。特別是在當前開展的“三嚴三實”活動中,領(lǐng)導干部要加強黨性修養(yǎng),堅定理想信念,提升道德境界,追求高尚情操,自覺遠離低級趣味,自覺抵制歪風邪氣,不僅“八小時之內(nèi)”要遵紀守法,“八小時之外”也不可懈怠,要從小事抓起,從點滴做起,將“嚴以修身”、“嚴以用權(quán)”、“嚴以律己”,逐步變成一種修養(yǎng)和習慣。
“朋友圈”可以有,“共腐圈”要不得。千萬要牢記“朋友圈”不等于“共腐圈”。